Copyright ? 2017 福建立元園林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閩ICP備17032526號-1
官網手機版
在線留言
聯系方式
關注我們
地址:福建省福州建新花卉市場
基地地址:福州市閩侯縣南嶼鎮桐南村
熱線電話:4001761661 聯系電話:18259018655(李女士)
分類
/ CLASSIFICATION
檀香木
檀香木,又名白檀,屬檀香科常綠喬木,原產印度、印尼、澳大利亞和非洲。我國臺灣、廣東也有引種栽培,它的花初開時黃色,后血紅色,木材奇香,常作為高級器具、鑲嵌、雕刻等用材。
形態特征
常綠小喬木,高約10米;枝圓柱狀,帶灰褐色,具條紋,有多數皮孔和半圓形的葉痕;小枝細長,淡綠色,節間稍腫大。葉橢圓狀卵形,膜質,長4-8厘米,寬2-4厘米,頂端銳尖,基部楔形或闊楔形,多少下延,邊緣波狀,稍外折,背面有白粉,中脈在背面凸起,側脈約10對,網脈不明顯;葉柄細長,長1-1.5厘米。三歧聚傘式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,長2.5-4厘米;苞片2枚,微小,位于花序的基部,鉆狀披針形,長2.5-3毫米,早落;總花梗長2-5厘米;花梗長2-4毫米,有細條紋;花長4-4.5毫米,直徑5-6毫米;花被管鐘狀,長約2毫米,淡綠色;花被4裂,裂片卵狀三角形,長2-2.5毫米,內部初時綠黃色,后呈深棕紅色;雄蕊4枚,長約2.5毫米,外伸;花盤裂片卵圓形,長約1毫米;花柱長3毫米,深紅色,柱頭淺3(-4)裂。核果長1-1.2厘米,直徑約1厘米,外果皮肉質多汁,成熟時深紫紅色至紫黑色,頂端稍平坦,花被殘痕直徑5-6毫米,宿存花柱基多少隆起,內果皮具縱稜3-4條?;ㄆ?-6月,果期7-9月。
分布范圍
廣東、臺灣有栽培。原產太平洋島嶼,現以印度栽培最多。
植物文化
長期以來,檀香與宗教活動密切相關,特別是東方人,在傳統和意識上對檀香樹情有獨鐘,賦予了檀香樹神秘的色彩。
北京雍和宮萬福閣內,存有一座高26米(地上18米地下8米)、直徑3米的巨型檀香木雕彌勒像,造型生動逼真。這一舉世無雙的雕像,是乾隆十五年(1750年)時,西藏7世達賴喇嘛,為感謝乾隆派兵平叛而送的禮品。此檀香木,采自尼泊爾一株巨大的檀香樹。由陸而海又上陸再運到北京,動用無數人力,歷時3年。先立于地下,再請巧匠精工雕琢而成。
雍和宮法輪殿后,有一座檀香木精雕而成的羅漢山,而用金,銀、銅、鐵、錫制成的500 羅漢立于山上,更成為極為珍貴的藝術品。
佛家推崇檀香,以至佛寺常被尊稱為檀林、旃檀之林。佛家習稱檀香為“旃檀”,意思是與人歡樂、令人愉悅。如《慧琳音義》記載:“旃檀,此云與樂,謂白檀能治熱病,赤檀能去風腫,皆是除疾身安之樂,故名與樂也。”剛采伐的紫檀木,心材呈鮮紅或橘紅色,久露在外慢慢變為紫紅,所以,赤檀又稱“紫檀”。
許多國家在婚嫁祭祀時,有燃燒檀香木的習俗,并一直延續至今。印度總理甘地夫人遇難時,就燃燒了1噸重的檀香木。